| 【荔枝新闻】引入专业机构 实现“政策找人”!南京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 ||
|
||
|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政策落实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今天(10月24日),记者从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了解到,该区以红山街道为试点,通过在册保障对象档案核查、实地入户走访、街社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梳理社会救助政策落地情况,推动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让救助服务工作更主动、更有温度。 45岁的李先生,家住南京市玄武区,丧偶,无固定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李远艇还有一对双胞胎子女,都考上了大学。玄武区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一家人的困难。经过区民政局进行复核,并与慈善总会等部门紧密沟通,最终为李先生的孩子争取到慈善助学帮扶2000元,为他继续求学减轻了一定负担。 据了解,玄武区自2020年起在全市率先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玄武区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从“政策解读、实操指导、案例复盘”三个维度提升救助专业化水平。 以该区红山街道为例,已初步构建起“核查—处置—优化”的社会救助工作闭环机制,工作人员联合专业机构,对街道内12个社区的在册保障家庭逐一上门走访,重点关注重病重残、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掌握其生活现状、健康状况及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帮扶措施。 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2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家中设施损坏问题,第一时间协调社区完成免费维修;为3户医疗支出较高的家庭对接临时救助;对不符合市级慈善助学条件的低保家庭子女,积极联系区慈善总会予以援助。 玄武区还将政策宣讲融入日常走访,统一印制通俗易懂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折页”,突出电费补贴、慈善助学、医疗救助等群众关切内容,清晰列明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咨询电话。要求工作人员“带着折页讲、对着问题说”:对高温季不敢用电的家庭,现场讲解电费减免政策;对有子女就学的家庭,主动告知助学项目;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手把手协助通过云平台提交申请,真正做到“政策跑上门,服务送到家”。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