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未来养老啥模样?快来看江苏老博会“剧透”科技新场景
发布日期: 2025-10-29 20:52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字号:【


前瞻银发经济浪潮,定义未来养老生活——10月29日,第十三届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在南京开幕。以“苏适养老,焕新享老”为主题的老博会,吸引全国近500家品牌养老企业和机构参展,在多维度、多赛道上展现“银发经济”的蓬勃活力,“剧透”养老新图景。

从展台走向生活

据悉,本届老博会首创跨区域合作模式,吸引近百家外省市优质养老企业组团参展,为区域协同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来自河北的伟誉康养集团带来多款“重量级”展品。其中一个一人多高的“方盒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台“微型高压氧舱”,吸引众多观众和采购商排队进舱体验。这款氧舱高约2米,宽约2米,体积远小于医院专用的大型氧舱,内部可同时容纳2至3人进行康复治疗。

“这款产品能改善亚健康、失眠等问题,主要面向养老机构和康复中心,售价约十万元。”企业负责人姜源详细介绍道,“相比医院使用的2个大气压氧舱,我们的产品压力控制在1.5个大气压,安全性更高,价格也更便宜。它能配合专业医疗手段,改善老年群体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同时还提供雾化等服务,非常契合现代康养理念。”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一辆经过改造的面包车开进展馆。车的后排座椅被替换成可电动抬升并旋转的特殊座椅,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车。“这是我们最新的研发成果,有需求的家庭无需购买昂贵的专用‘福祉车’,只需改装这款座椅即可实现车辆的无障碍功能转换,我们提供上门安装服务。”姜源手持遥控器,现场演示座椅如何平稳升降、旋转,协助使用者上下车。他补充说,小型轿车的前排座椅或商务车的中间排座椅均可进行改装。

“一开始,我们只生产扶手、助浴椅等基础产品。近两年,开始大力投入前沿智能化康养产品研发。市场需要,就是企业转型方向。”姜源坦言,“早些年参展,看的多,买的少。如今,展会更是一个高效的销售平台。”开幕当天,已有多家江苏本地养老机构主动接洽,留下采购意向。

随着人们对晚年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记者在现场深切感受到,许多曾经看似“高大上”的科技产品,正逐渐从展台走向生活;从构想,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场景。

以需求细分赛道

“它叫‘助便士’,负责为卧床老人处理大小便;它叫‘助浴士’,是移动淋浴擦洗机器人;它叫‘助行师’,是辅助站立和行走训练的机器人……”在江苏小艾机器人公司的展位前,总经理林云正热情地向观众介绍不同赛道的护理机器人。围观的观众不断抛出问题:“贵不贵”“返修率高吗”“操作复杂吗”“能租吗”……

林云一一解答:“康复师”“助行师”“助浴士”和“助便士”系列机器人,不仅能买,还能租。以“助便士”为例,售价5.98万元,但月租金仅需1500元左右。对于有临时照护需求的家庭而言,租赁更灵活经济。

目前,该公司“助便士”机器人年销量和租赁达数千台,销售额近3亿元。最近,南京银轩护理院和南通天霞护理院计划租赁50台“助便士”。“希望低成本的租赁模式,降低体验门槛,让新产品更快投用。在市场验证阶段,规模化应用有助于摊薄成本,降低售价,形成良性循环。”林云介绍,这几款机器人目前已在南京理工大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展示和试点销售。同时,他也呼吁,能将护理科技产品的使用和租赁费用纳入长护险,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记者发现,历年来老博会的变化展示了一个趋势: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催生更多专业赛道,产品也随之日益精细化。林云带来的另一款健康管理机器人售价3.98万元,不仅能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还能连接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体检与诊断,并与家属端保持信息联动。“早期的健康机器人更侧重于陪伴,像个‘大玩具’。如今的产品则一机多能,提供贴身式看护,有望大规模进入家庭和各类养老机构。”林云信心满满地表示,“云平台+机器人+智能终端”的模式,未来能提供一站式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靠市场把握脉搏

老博会期间,还将密集举办15场配套活动,涵盖创新研讨会、银发经济创业者大会、江苏科技助残联盟成立大会等,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这件看似普通的马甲,售价3680元,究竟藏着什么奥秘?”在路演舞台上,南京御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斌卖了个关子。话音未落,身着马甲的演示模特突然摔倒,刹那间,马甲里的气囊在头部和腰部位置瞬间弹出,模特安然无恙,观众虚惊一场。

这款内置特殊芯片的智能防摔马甲,能在摔倒的毫秒间快速识别并“引爆”气囊,形成360度防护,同时将摔倒位置和警报信息发送到监护人手机上。该产品不仅老人能用,户外骑行者也能用。“我们公司曾经只做载人飞行器防护装置和无人机降落伞的研发。现在‘下场’做防摔服,有人说我们‘大材小用’。但这正是科技发展的初心——以人为本,更是市场需求在呼唤。”刘斌的这番阐述赢得现场观众的认同。

刘斌进一步解释道,髋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在摔倒导致的死亡案例中,老年人占比超过八成。老人摔倒后,年均护理费用可能增加约2.8万元。在他看来,这款防摔马甲“物超所值”,堪称高龄老人家庭的“必备神器”。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科技赋能”已成为老博会的核心主线。展场内,众多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AI银发顾问”、“智慧居家安全解决方案”等创新创意,从硬件支撑、服务配套与快速响应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尝试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正如上海天与智慧养老公司数字化运营总监糜天琛在演示产品时所言:“养老领域的每一项发明与创新,都是对生命的深切尊重。例如,将浴缸改造为淋浴区,并非简单的装修工程,而是工程师深度研究老人日常活动轨迹后,做出的长期动线规划。科技的尽头,始终站立着人的需求。把握市场脉搏,才能站上养老产业风口。”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有2175万老年人,中度老龄化社会亟需多元养老做支撑。这既是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动社会投资与服务消费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投资于人”战略在民政民生领域的重要体现。预计为期三天的老博会将吸引逾6万名专业观众及社会公众参观,更多创新实用的适老化产品也将在一次次展示、交流与改进中,加速走进千家万户,点亮幸福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