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新闻】从“养老”到“享老”,数字里看镇江老龄事业发展 | ||
|
||
|
又是一年重阳到。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镇江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6.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2.92%。其中65岁及以上62.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83%。此外,镇江户籍百岁(虚岁)老人377人,数量较上年稳步增长,其中男性111人,女性266人,女性占比持续高于男性。 长寿群体规模的扩大,成为城市老龄事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从养老金连续上调的民生保障,到 “不离床洗浴” 的精细服务;从社区助餐点的烟火气,到老年大学的艺术风采,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镇江从 “养老” 到 “享老” 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保障网越织越密,数字见证安全感 “养老金又涨了,看病报销更方便,晚年生活心里有底!” 家住京口区的退休职工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 47.12 万名镇江退休人员的共同心声。2024 年,镇江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连续第20年上涨,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连续13年、第15次上调,高于省定标准,惠及全市44.51万人;针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更显力度:为7504名四类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保费207.6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至114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875元/月,5397名老年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保障的底气源于坚实的基金支撑。2024年镇江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4.85万人,征缴收入109.24亿元,同比增幅3.67%,为待遇发放筑牢“压舱石”。 医疗保障的倾斜政策让老年群体更有 “医靠”。全市280万基本医保参保人中,退休人员享受着实实在在的待遇优惠:门诊起付标准比在职人员低300元,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报销比例高5个百分点,住院起付标准仅为在职人员的50%。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持续夯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老年人,全额资助其参加居民医保,并给予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大病保险起付标准较普通参保人员降低50%,各费用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并按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实施分类救助,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给予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 作为全国长护险试点的亮点城市,截至2024年底全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达138.8万人。建成5个长护险服务中心、13个经办网点,全市长护险待遇享受近3000人。设立五大类保障服务,全市87家护理机构可提供17种居家上门护理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国首创将“不离床洗浴”纳入保障,累计服务3000多人次。 健康链精准延伸,数字彰显幸福感 2024 年,镇江为38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和体检,从预防保健到上门医疗的全链条服务,让老年健康更有保障。 老年健康服务网络持续扩容。推动医疗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和服务流程优化,全市优化提升2家护理院,建成2个优秀老年营养病房,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5个、合格单位1个,优秀单位和合格单位覆盖率累计分别达到32.3%和97.9%。 医养结合的深度融合破解了 “看病难、养老烦” 的痛点,通过 “四个一点”(养老机构购买一点、基本公卫补充一点、医保支持一点、民政补助一点) 创新模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全市66 家基层医疗机构为97家养老院提供5644趟巡诊服务,惠及20.08万人次。积极为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累计提供上门医疗服务2万次,建立家庭病床2248张。 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体现在细节中。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联合培养的245名评估人员和947名护理人员持证上岗,为服务质量把关。 2024年,为全市近14.6万名高龄老人发放尊老金8823万余元。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100% 的承保率,更给老人增添了一份安心。2024年全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总保费3527.09万元,其中政府统保832.1958万元,自费投保2694.89万元,自费投保占比78.41%,累计赔付1.6万人次,赔付金额2911.25万元,简单赔付率达82.54%。 服务圈日趋完善,数字传递获得感 “一顿热饭、一次上门、改造一间房,这些小事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广东山庄社区独居老人的心声,印证了镇江养老服务的精准度。2024年,镇江高质量完成3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3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3+3”慈善助餐补贴制度,为六类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家门口助餐”服务。 居家养老的舒适度不断升级。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为4268户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从扶手安装到智能监测,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养老机构的品质也在持续提升,等级机构占比超90%,13家机构内设护理院,55家设医务室或护理站,专业照护能力显著增强。 服务质量的背后是人才支撑。全年培训养老护理员近 2000 人次,50 余名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实训,全市全年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22.85万元、入职补贴16.73万元。全市42人获得养老护理专业技术初级职称,1人通过中级职称省级评审,1人通过高级职称省级评审。连续7年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购买社工服务,通过委托专业社工力量嵌入养老机构“助人自助”,进一步丰富机构服务内容,提升养老机构社工服务专业能力。 友好城共建共享,数字凸显归属感 “小区加装了电梯,公交换了新车,出门方便多了!” 家住老城区的张阿姨细数着身边的变化。2024年,镇江改造55个老旧小区,惠及1.3万户居民,通过改造,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善、建筑物破损、环境脏乱差以及社区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4年,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部,购置50辆低入口城市公交车辆,新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线路3条,极大方便了老年群体出行,宜居环境持续优化。 跨越 “数字鸿沟” 让老人与时代同行。全市开展智能技术培训39579人次,市老年活动中心每周开设的智能手机课程,从支付到导航全覆盖,帮助老人融入智能社会。权益保障更显力度,全年侦办养老诈骗案件4起,发案率下降73%;2024年,全市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406件,占当年案件总量11.96%。 精神文化生活的丰盈让“享老”成色更足。市老年大学建成全国首个老年文化资源馆,在“第十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报送的合唱、服饰表演、舞蹈3个项目全部获得金奖;文化馆老年艺术大学全年接待学员 89494人次,10大类、28个专业、242个班级满足多元需求。20多场老年体育赛事惠及20万人次,186场“送戏下乡”、385场“四季村晚” 让乡村老人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 从 “受助者” 到 “贡献者” 的转变更具深意。打造 “银发赋能” 品牌,推选出十大 “银发先锋”,近万名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87 个老党员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700余次,建言献策120多条。在镇江,老年人正以多样方式续写人生精彩,诠释着 “享老” 的丰富内涵。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