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擎大众事业 绘大爱华章——写在江苏省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 2025-11-15 19:16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

江苏慈善事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与民生需求共振。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政策春风播撒的慈善种子开始在江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05年11月18日,江苏省慈善总会应时而生,从此翻开了江苏慈善事业崭新的一页。

江苏省慈善总会是枢纽型、联合性、行业性的省级公益慈善组织。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民政厅等各有关部门指导下,省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秉承“慈善为民、服务为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宗旨,紧跟全省发展步伐,紧扣民生保障主题,紧贴困难群体需求,团结带领各级慈善总会,携手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等各类慈善组织,广开善款募集渠道,有效实施慈善救助,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全面建强慈善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江苏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省慈善总会的大力推进下,全省设区市、县(市、区)全部成立慈善会(基金会),建成乡镇(街道)慈善会1239家,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5156家,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慈善组织网络基本形成。省慈善总会建会以来,累计募集善款26.3亿元、救助支出超23.2亿元、实施重大慈善项目381个、惠及困难群众620多万人次,先后两次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华慈善先进机构”等诸多荣誉。二十年矢志不渝,江苏省慈善总会以慈心作墨、善举作笔,绘就了一幅慈善济民的大爱画卷。

理论指导 党建引领

多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始终重视党建工作,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会长办公会第一议题,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做好新时代慈善工作的核心要求和根本遵循。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履职本领。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到慈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慈善募捐救助,以党建引领慈善文化宣传,以党建引领总会自身建设,推动慈善事业在党的旗帜下发展壮大。2025年6月30日,江苏省慈善总会党委正式成立,标志着总会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主要领导先后都对慈善工作作出批示,并带头参加重要慈善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初,省委主要领导在批示中充分肯定省慈善总会在主动服务全省大局、热心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希望其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贡献。党委政府的有力指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江苏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融入大局 完善机制

江苏省慈善总会观大势、顾大局、谋大事,以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共同富裕为主线,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着力搭建慈善救助网络,不断拓展慈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慈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省慈善总会鲜明提出,慈善要积极融入社会分配体系,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在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上发挥补充作用;融入社会教育体系,在弘扬优良道德风尚上发挥引领作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中发挥协同作用。正因为有准确清晰的功能定位,才走出了一条富有江苏特点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十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自身架构,致力于将总会打造成为党委政府认可、社会公众信赖、慈善工作者倚重的慈善组织。坚持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总会成立以来先后召开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四届理事会、监事会,严格落实总会章程,不断提高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强化内设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经过调整充实,现设办公室、项目管理部、会员联络部、募捐财务部、网络众筹部、宣传部等6个部门,工作人员30多名,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加强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稳步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原则发展建设会员队伍,总会现有会员386人,理事161人,常务理事51人,监事5人,以会员履职尽责提升总会聚合程度、凝聚慈善会系统力量。

聚焦需求 聚力帮扶

“慈”是发自内心的爱,“善”是见诸行动的美,慈善是爱心的流淌、美行的伸张。每一个救助项目,都彰显着责任使命的担当;每一次精准帮扶,都承载着困难群众的期望。二十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始终以扶贫济困、保障民生为己任,把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扶弱助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赈灾应急等领域,着力搭建慈善救助网络,精准实施慈善救助项目,托起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助力民生保障,系统实施“心蕊工程”“护苗行动”“慈善血透”“苏慈助医”等项目让大病患者医有所助;“筑梦星空”“慈善助力精康融合”等项目让特殊困难群体弱有所扶;“情暖江苏”“慈善超市”等项目让各类困难对象急有所帮。

助力脱贫攻坚,创新实施“慈善精准扶贫保险”“帮特困、助急难慈善再救助”,有效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光彩慈善安居工程”“让善汇流为家充电——家电包”,帮助困难家庭改善生活质量。

助力共同富裕,“慈善光伏照万家” 项目为困难群众开辟增收新路径,实现了慈善救助由输血向造血的拓展;“牵手夕阳” 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全守护与生活关怀,实现了助老服务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提升;“苏慈助医”进一步减轻低保困难家庭医疗负担。这些项目精准滴灌、协同发力,扶在了最难处、帮到了关键处。

助力应急救援,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到盐城、宿迁等地遭遇特大风灾;从抗击新冠疫情到京津冀水灾……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中,江苏省慈善总会第一时间行动,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宽广情怀。

广开善路 汇善成流

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善行不辍。江苏省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凝结八方爱心,汇聚慈善力量,于积淀中丰厚,在行稳中致远。

党委政府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在省慈善总会成立之初和发展关键时期,省财政及时注入创始资金,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实施重大慈善救助项目,为慈善续航注入新动能。省级机关部门单位连续多年部署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省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赠,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的党员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全省各地纷纷响应,成为善行江苏的亮丽名片。

企业是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省慈善总会以冠名基金为纽带,为爱心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公益平台。从24家驻苏央企捐资6400多万元联合实施精准扶贫行动,到10多家省属企业慷慨捐赠1.78亿元帮扶困难群众;从民营企业瑞华投资集团捐赠8300万元、南播玩文化传播公司捐赠4300万元、亚德客国际集团捐赠3000万元,到港商朱恩馀先生的善源基金捐赠1.92亿元……53只冠名基金累计募集4.23亿元,为实施慈善项目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树立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互联网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2018年以来,省慈善总会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新业态,7年间全省网络募捐总额达28.92亿元,4525万人次参与爱心捐赠,2024年、2025年在腾讯公益资助的全省网络募捐专场活动中,我省募集善款数量和参与人次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创始基金的稳步增值,到冠名基金的百花齐放,从传统的善款筹募到慈善信托的业态创新,从线下募捐的蔚然成风,到网络公益的燎原之势,善款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崇德扬善 春风化雨

从文艺舞台到校园课堂,从媒体矩阵到高层论坛,江苏慈善文化以多元形态浸润百姓生活,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谱写了一曲曲崇德扬善的文明之歌。二十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和魂,推动慈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将慈善理念深植江苏大地,让慈善精神点亮万家灯火。

慈善的感染力,源自载体的丰富。2005年,“爱心无限”慈善晚会成为江苏慈善的启蒙印记;2017年起,“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年度主题宣传渐成品牌;《江苏慈善》杂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矩阵不断优化提质,成为引导慈善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推动慈善理念、慈善意识深入普及;全省2602处慈善文化阵地以及传统戏曲、现代舞剧、书画义卖、公益讲堂等跨界融合的慈善文化载体,让崇德向善成为江苏慈善最动人的底色。

慈善的带动力,来自榜样的引领。首届“慈善之星”评选吸引53万人热情参与;341个“江苏慈善之星”、113个“长三角慈善之星”相继涌现;一批爱心企业家荣膺“中华慈善奖”“江苏慈善奖”备受瞩目。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广泛传播,激发越来越多的人由“感动”到“行动”。

慈善的影响力,得益于理论的支撑。六次慈善论坛聚焦“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等时代命题,分享成功经验、启迪创新思路。会长李小敏在2023“中华慈善论坛”上《关于慈善之道》的主旨演讲引发慈善界共鸣。南京大学江苏慈善研究院汇聚学界智慧,形成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江苏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依法治善 阳光运行

法治是慈善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唯有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慈善事业,才能构建起公开、透明、规范的慈善生态。二十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坚持依法而治、循法而行,树立了法治慈善的“江苏样板”。

让慈善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010年江苏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法规《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2017年贯彻落实慈善法的《江苏省慈善条例》率先颁布,与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形成了完备的慈善法规制度体系。省慈善总会坚持把法律法规作为规范慈善行为、推动慈善工作的准绳,加强依法治善,推进依法行善,促进依法兴善,切实当好慈善法治的践行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让慈善在制度规范中运行。省慈善总会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议事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包括内部建设、项目基金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让慈善在阳光监督下运行。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慈善募捐、资产管理、善款使用合法合规,江苏慈善公信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合作交流 互促共进

二十年来,江苏省慈善总会强化合作共享意识,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发展慈善事业的强大合力。通过合作交流,全省慈善会系统联动常态化,各级慈善会在重大活动开展、重要项目推进等方面统筹谋划、紧密合作、协同推进;长三角慈善联动机制化,召开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一市三省慈善会在慈善项目实施、慈善文化宣传、慈善理论研究等方面建立交流机制、取得系列成果;与其他单位组织联动多元化,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外省市区慈善会交流互动,推动与其他群团组织、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合作往来,广泛凝聚慈善共识,深入传导慈善价值,汇聚起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十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二十年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江苏省慈善总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二十年间,总会创始基金由1.5亿元增加到4.8亿元,慈善基金底盘不断夯实;年度慈善收入从50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慈善资金规模持续壮大;募捐方式从单一的企业捐赠拓展到慈善信托、网络捐赠、社区慈善等多种渠道,慈善募捐多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年度救助支出从3100万元增加到1.79亿元,重大慈善项目由10个左右增加到20个以上,受益群体从3万人次扩大到39万人次,救助精准度明显提升、覆盖面显著扩大;慈善宣传阵地从平面发展为立体,从纸媒发展到“指媒”,受众数量从百万级增长到千万级,慈善文化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内设部门从4个增加到6个,内部管理制度从15项增加到24项,总会运行更加高效规范;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省慈善总会党委和联合党支部双重架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历经栉风沐雨、开拓创新,江苏慈善之道愈来愈明亮、愈行愈通畅、愈走愈宽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慈善事业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业。开展慈善活动,做好慈善工作,推进慈善事业,积极倡导人人可为、人人乐为的慈善风尚,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相爱相助的社会风气,功在当下,利在长远,于个人是道德的积累,于人民是福祉的增进,于社会是文明的提升,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力量的壮大。站在新的起点,江苏省慈善总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慈善力量,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提升救助实效,以依法规范的运作树立公信典范,全力推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江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贡献更多慈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