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置顶”群众需求!江苏民政系统交出五年惠民利民成绩单
发布日期: 2025-02-14 20:02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字号:【


长护险制度13个市全覆盖,上门按需服务358万老年人;关爱服务2.0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五年投入资金370亿元,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2月11日,记者从“江苏民政这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大力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办好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实事,推出了一批优服务、助发展的政策措施,谋划了一批激活力、强动能的改革举措,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区划布局更合理

【数字里看亮点】评定地名文化遗产5300多个。

区划地名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张成标介绍,五年来,全省区划地名工作深度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行政区划布局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江苏方案”。

聚焦扩大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完成南通市崇川、港闸两区合并和海门撤市设区,调整徐州市中心城区。优化设置后,南通市中心城区面积由1521平方公里扩至246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10%,跃升全省第四;徐州市鼓楼区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至81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7%。

聚焦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江苏制定了《江苏省设立镇标准》《江苏省设立街道标准》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合理设置乡镇、街道结构布局,有效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五年来,江苏持续净化地名环境,清理整治“曼哈顿”等不规范地名3900余条、不规范地名标志1万多个。评定地名文化遗产5300多个,命名乡村地名1.2万余条,设立乡村地名标志近2万个,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及农家乐等兴趣点16万多条,方便公众出行和群众生产生活。

【关键词】“苏适养老”更多元

【数字里看亮点】长护险制度13个市全覆盖,上门按需服务358万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杨立美介绍,五年来,江苏老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备,修订《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定《江苏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构建起支撑老龄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成功创建16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培训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227.44万人次。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介绍,全省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实现全覆盖,五年来累计发放116.5亿元。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金额超5亿元。推进普惠养老机构签约,已签约机构187家、床位3.41万张,优先服务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失能、高龄、独居、残疾等老年群体。

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2万张,由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类机构”服务。通过专业组织上门按需服务,全省已覆盖358万老年人。去年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旧换新,为14万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成标准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00余家,居家社区服务站点1.8万个。部署“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建成各类老年助餐点8000余家,服务老人超过140万。共建有在业养老机构2200余家,床位数38.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9%。

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护理人员6万名。建设全国首家本科以上层次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在全国首创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全省已获评469人。

【关键词】“苏童成长”更安心

【数字里看亮点】关爱服务2.0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

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副处长王雄力介绍,江苏是儿童大省,全省分类保障47.5万名困境儿童,关爱服务2.0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目前集中养育孤儿、散居孤儿全省平均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2859元、2265元,五年来分别增长23.1%、35.5%,除部分直辖市外全国各省份最高。2022年起,率先将重病重残儿童纳入制度化保障,每年投入约7.59亿元,给6.7万名重病重残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补贴。对年满18周岁的在册保障困境儿童,仍在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等就学的,持续发放保障金至毕业,平均每人每年2.72万元。做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五年来共资助4386名符合条件的孤儿,每人每年1万元。

在全国率先创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实施“四色管理”,变粗放救助为精准保障。联合10部门摸排建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一童一档”纳入关爱保护体系。将困境儿童整体纳入全额资助参保对象,对其中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定点医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给予100%医疗救助,对其他类困境儿童按不低于80%的比例救助。

“十四五”以来,全省投入6.7亿元高标准建设18家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连续6年将改造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累计完成1045个项目。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1438名、村(居)儿童主任2.3万名。

【关键词】基层治理更具活力

【数字里看亮点】全省社会组织总数居全国第一,直接吸纳68万人就业。

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黄建国介绍,全省社会组织净资产规模超1226亿元,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力量。江苏建设开发了“江苏省社会组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接入7.1万家社会组织、6846个业务主管单位和137个登记管理机关,实现“不见面审批”和日常业务“一网通办”。全面完成全省4951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优先登记科技类、民生保障类社会组织近1.2万家,清理低效、无效社会组织4.3万家,实现从“数量为重”向“质量为先”的发展转型。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投入扶持发展资金10亿元。

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清理整治,减降收费15亿元,惠及企业46万家。曝光13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221家,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各类帮扶项目8600个,投入资金34.2亿元,1200万人直接受益。牵头实施“千社万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行动,为1.7万名大学生提供优质岗位。

【关键词】救助更温情

【数字里看亮点】五年投入资金370亿元,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周诚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低收入人口97.2万人,其中低保对象64.5万人,特困人员20万人,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4.9万户12.7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20万人次。

五年间,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增长20%,达到每人每月873元,实现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的。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和相关帮扶政策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困难群众,形成救助资源合力。

完善省、市、县信息化核对机制,省级核对平台已联通42家金融机构、10个省级部门,对接数据资源多达36大项、200多个小项,有效提升救助精准度,确保底线公平。

【关键词】服务更可及

【数字里看亮点】创建43个国家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朱长引介绍,江苏省婚姻登记已实现“跨省通办”,并将婚姻登记机关打造成美丽、生态、文明的公共服务场所和“网红打卡点”。全省现有景区婚姻登记点28处、户外颁证基地90处、婚俗文化馆(文化长廊)74处、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8处。创建43个国家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100%全覆盖。

五年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05.3万人、108.2万人。江苏连续三年将打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全省共有服务点369个,实现所有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目标。

江苏率先将“逝有所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连续四年将“新建、改扩建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

五年来,立项新建和改扩建救助管理站25个。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2万余人次,成功寻亲1524人。

【关键词】公益慈善更暖心

【数字里看亮点】慈善组织(含基金会)总资产超360亿元。

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孙燕介绍,在历届“中华慈善奖”评选中,江苏共获奖88项、占全国的6%;在历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获评“慈善七星城市”“百强慈善城市”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全省现有登记或认定的慈善组织845家,慈善组织(含基金会)总资产超360亿元。培育“互联网+慈善”“信托+慈善”等新业态,全省累计备案慈善信托105单,初始备案财产规模达3.5亿元,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资金占筹款总额比例超70%。实施“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等品牌慈善项目,惠及困难群众1748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