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聚焦惠民利民,江苏民政亮出五年成绩单
发布日期: 2025-02-14 20:18   来源:紫金山新闻    浏览次数:    字号:【


89万建档立卡对象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脱贫;358万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47.5万困境儿童获得精准保障……2月11日,记者从“江苏民政这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省民政事业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兜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五年来,我省根据居民遇困情形的变化,相继出台低保工作规程、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调整完善救助认定条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扩围增效;同时,打破户籍地限制,推动实现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将临时遇困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持续深化“温情救助”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市域统筹,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4.5万、特困人员20万,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873元,89万建档立卡对象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脱贫。

我省还加强特殊群体保障,近20万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获得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孤儿集中和分散养育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05.3万人、108.2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20万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12余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为老为小服务日益健全

五年来,江苏老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备,构建起支撑老龄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全省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长护险制度在13个市实现全覆盖。各地成功创建16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培训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227.44万人次。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省着力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率先完成老龄机构改革任务,全省共建成养老机构2200余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助餐点8000余家、互助养老睦邻点2066个,为358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为24万户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初步形成原居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在为小方面,我省倾力打造“苏童成长”服务品牌,建成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1487家、选配村(居)儿童主任2.3万名,率先创建“3+4+N”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精准保障47.5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2.05万留守儿童,全面摸排建档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呵护困境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

五年来,江苏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全省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量居全国第一,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在乡村振兴、助力就业、民生服务等项目中投入款物34.2亿元,受益人数超1200万人次。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和行政部门脱钩改革,累计减免收费15亿元,惠及企业46万家。

我省充分发挥慈善在扶弱济困、防疫救灾、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省认定慈善组织845家,年均募集善款80亿元,累计筹集福彩公益金196亿元。机构改革前,民政系统在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民政社会事务领域,我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提质增效,打造“苏服万家”服务品牌。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创建43个国家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甜蜜事业”更有便利度、仪式感、幸福感。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率先将“逝有所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大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殡葬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绿色生态殡葬理念渐入人心。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评定地名文化遗产5304个,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平安边界建设巩固深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