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宿迁:铿锵奋进促发展 共绘民生“暖色调” | ||
|
||
兜底线、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绘就民政事业发展精彩画卷。五年来,宿迁市民政系统坚持改革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攻坚克难,让群众最大程度共享“改革红利”,用心用情谱写宿迁民政事业发展的温暖篇章。 基本民生保障网再织密 五年来,宿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改革贡献了宿迁元素。以被列入民政部2020年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为契机,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综合评估机制试点,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入选该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社会救助质效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救助帮扶中心(站)并全部进驻同级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协同高效的救助帮扶经办体系。同年,开发使用宿迁市帮扶救助平台,链接20个部门50项救助资源,推动社会救助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合联动,实现所有救助事项线上闭环流转,所有救助对象一库管理。深化“三先三后”(“先救助后审批、先临时后常态、先民政后专项”)临时救助模式,该模式获评2022年度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奖,在2024年民政部召开的全国临时救助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 精神障碍照护持续发力。2023年,宿迁市7部门联合发文,对本市户籍特困人员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救治、康复、护理和照料等集中康复照护服务。康复照护标准为中心城区1990元/人/月,沭阳县1628元/人/月,泗阳县1780元/人/月,泗洪县1819元/人/月。打造“中心城区+三县”集中康复照护机构,2023年,宿迁市被确定为全省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康复照护工作试点地区。 困境儿童保障逐步向好。全市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补贴保障标准分别从2019年的1880元增长至2310元,1220元增长至1650元,增幅23%、35%。“十四五”以来,宿迁市保障困境儿童由(2020年12月份)7467人增长到10899人,增加3432人,增幅46%。连续7年开展农村未成年人“爱心暑托班”项目,累计服务儿童近万人,有效缓解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暑期家庭“看护难”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再激活 基层治理活力持续激发。各乡镇实施社会救助备用金制度,对单次救助金额低于月低保标准2倍的小额临时救助,由乡镇(街道)直接实施救助。行政审批领域,将社会组织部分高频事项前移下沉至8个县(区、功能区)民政部门和9个小城市,使群众能够就近就便办理社会组织咨询申请。 社会组织培育稳定有序。2019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购买公益创投、乡镇(街道)社工站等服务,受益人数10万余人。动员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乡村振兴等行动,提供全职岗位8000余个,招收高校毕业生近2000人。开展“社会组织服务进小区”活动,建成85家“小区红色志愿服务驿站”,累计开展1200余场社区公益志愿服务。 慈善事业发展持续向好。自2020年宿迁设立“宿迁慈善奖”以来,累计56个单位、35名个人、9个项目被授予“宿迁慈善奖”。2022年,宿迁全面启动“慈善之城”建设;2024年,建成苏北第一家慈善文化馆。2021年,宿迁市慈善总会、宿迁市公安局创立“爱警基金”,实现慈善基金“零”的突破;截至2024年底,全市慈善基金达102只,总规模达3600.15万元。 基本社会服务底色再鲜明 立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宿迁着力提升“一老一小”、殡葬、专项事务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多元、公平可及、便民高效、统筹协调。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五年来,宿迁先后出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符合宿迁养老服务发展实际的政策性框架。2019年,宿迁通过国家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验收;持续做深“养老+旅游”模式,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入选2024年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名单。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投入近6000万元完成养老机构安全设施改造,完成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 全链式殡葬改革纵深推进。2019年以来,宿迁强力推动殡葬改革,对86个乡镇民营公墓全部收归公有,殡葬服务公益惠民属性进一步彰显。2020年、2021年连续两个年度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宿迁市被确定为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地区(全省唯一设区市)和全省深化殡葬改革推进逝有所安试点地区。截至2024年底,宿迁市殡仪馆全面建成使用,市、县(区)均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92个乡镇公墓依法办理法人登记、用地、建设等手续。出台城乡公益性公墓服务成本管理办法、经营性公墓价格备案制度,完善殡葬服务目录清单和收费目录清单,推动殡仪服务规范透明。建设“宿世安”跨部门监管平台,构建全链条监管业务支撑板块。 专项社会事务持续优化。全市各级救助管理站常态化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2019年以来,全市共救助2070人次,寻亲成功194人,落户安置83人。2023年6月,宿迁市救助管理站新站建成投用。推进婚姻登记便捷通办,2019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31.7万对,其中跨区域婚姻登记4667对。推进婚俗改革持续发力,宿迁市宿城区、沭阳县分别入选全省第一批和第三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在全市5个婚姻登记处分别设立“宿调和家事调解工作室”,并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2021年5月,完成建市以来最大幅度的行政区划变更,初步形成等级规模合理、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城乡格局。规范城乡道路命名管理,2024年7月以来,全市共命名城乡道路419条,其中乡村道路317条,为建市以来历年命名总和(175条)的1.8倍。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13个地名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遗产名录,47个地名入选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