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闻】如何让适老化改造更具“普适性”?乡村道路如何从“无名”变“有名”?“好日子”婚姻登记如何更通畅?江苏省民政厅现场回应!
发布日期: 2025-09-24 11:08   来源:江苏新闻    浏览次数:    字号:【


9月23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副厅长林莉带领厅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全媒体直播,现场回应群众诉求。

适老化改造能否更具“普适性”?

为优化老年产品用品供需衔接,激发银发经济新动能,今年2月,江苏省民政厅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行动的通知》,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对全省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购置居家适老产品提供优惠。此次补贴分为地面和门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等7个类别,涉及68项产品。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自付70%,可享受30%的国补,补贴上限为每户累计15000元,不少老人从中受益。

但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焕新”活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希望补贴目录清单的类别更丰富。就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企业而言,他们也希望能打破补贴目录清单的限制,研发出更贴合老人实际需求的产品。此外,在申请购置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目前申请适老辅具产品的流程较为简单,但若想申请家居改造类产品,除老人身份证、家庭改造申请承诺书之外,还需提交房产证明等材料,流程相对繁琐,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老人们的购置热情,也让提供服务的企业不具竞争优势。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邱泽森

根据我们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受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是跌倒。由此测算,全国每年有四千万老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家中。因此,居家适老化改造也成为紧迫的现实需要。去年我们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改造了14万户家庭,老百姓总体来说是认可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今年我们从三个方面着力改进:一是突出产品的多样性,对产品目录进行一年一调整,也会根据需求导向完善目录,把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产品纳入目录。第二是申请便捷化,一些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我们也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专业人员上门帮助老人申请。对供应商来说,从去年起我们也采取了资金预拨制,尽量降低企业垫资经营压力。第三是服务连锁化,今年要在每个县市区建一个适老生活体验中心,提供链式化的服务功能,比如产品展示、样品体验、售后服务、租赁辅具等。

预计到今年10月,每个县能基本建成。在此也提醒,今年的补贴申请时间截止到12月31号,原则是先改先补,根据申请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补贴,额度用完为止。

乡村道路 

何时能从“无名”到“有名”?

镇江丹阳市延陵镇有村民反映,他们居住区内所有的道路无名无牌,对村民出行、日常生活等带来不便。比如贺甲村里没有设置快递驿站,快递员就无法送货上门,很多快递都需要村民前往5公里之外的延陵镇或行宫镇上自取。

除此之外,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因此受限。延陵镇柳茹村始建于南宋年间,迄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村里的贡氏宗祠、节孝坊、王公祠、贡氏书院和柳茹会堂不仅是丹阳市文保单位,更被列入国家古村落保护名录、获评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近年来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此打卡游玩,当地也希望利用资源借此发展好乡村文旅,但由于村里道路都没有命名,导航也无法完全显示出文保单位。

记者也将村民们的困惑反映给属地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村级道路是否命名主要看当地村民的意向。一块路牌制作费用为800元,单条道路按要求需设置两块路牌,以此计算,一条道路立牌就得花费1600元,而乡村道路数量庞大,集中立牌对于地方财政压力也不小,因此目前只能逐步推进。

丹阳市民政局局长 汤军

片中反映出群众对地名命名和设标设牌的迫切需求,也说明我们地名工作的速度和力度不够,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差距,这正是我们实施“乡村著名行动”的目的所在。丹阳全市乡村地名已经规划设标设牌的1024条,还有近270条乡村道路面临设标设牌。根据实施计划,目前延陵镇已经完成了乡村地名的方案,正在按程序落实道路命名和设标设牌的招投标工作,这项工作确保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

全市的设标设牌工作根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类,市区由市级民政部门实施,乡村道路以及村级道路由于体量较大,由各镇分批负责实施,确保在2027年底全面完成,费用由属地政府负责,财政部门做好经费保障,确保有路必有名,有名必有牌。

江苏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 张成标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从去年底开始,我们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步“乡村著名行动”计划,选取南京市江宁区、常州溧阳市等四个县市区作为全国试点,选取无锡江阴市、徐州新沂市等十三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进行先行先试、实践探路,对于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有显著效果。

现阶段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推进实施第二步“乡村著名行动”计划,每年确定三分之一县市区作为重点推进地区,到2027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要达到地名管理有制度、重点乡镇有覆盖、数据采集有保证、利农惠农有举措、地名文化有声音这“五有”的目标要求。2028年起,我们计划围绕中长期的目标,推进实施第三步“乡村著名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地名服务实现精准化,让优秀乡村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邱泽森

以前地名主要连接到行政村,现在老百姓需要延伸至自然村。大家对地名的广度、密度、精细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先行、重点扩面、整体提升,用三步走来做。

目前全省一共有13000个行政村,主干道已经实现有名有牌的是8400个村,完成率在65%,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到2027年实现全覆盖,丹阳市就是今年的重点推进地区。对于片中反映的村庄,直播结束后,我们会抓紧完善乡镇地名编制方案,抓紧把路牌竖起来,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把路名抓紧上传至互联网地图上,让老百姓寄快递时有准确的地名信息,我们争取两个月以内督促到位。

“好日子”婚姻登记线上预约一号难求

线下还有机会吗?

2025年的9月20日因谐音为“爱我就爱你”,又恰逢周六,成为众多准新人心仪的婚姻登记日。而为了能让婚姻登记变得更具仪式感和文化内涵,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也在积极创新婚姻登记服务场景,着力推进景区式、公园式婚姻登记点的创建。

但记者在南京、苏州两地走访后发现,想要在“好日子”里结婚登记,预约可以用“一号难求”来形容。不仅线上预约爆满,线下大多数的特色婚姻登记点因受到场地、人员等限制无法现场加号,只有部分普通婚姻登记点可以为非预约的新人办理,但因为是周末,值班人员较少,等候时间无法估计。

苏州市民政局局长 盛乐

针对片中反映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考虑不够周全、安排不够到位的地方。目前苏州传统的婚姻登记行政窗口可线上预约,也可线下窗口办理;园林式、景区式的特色婚姻登记点,一般是提前一个月放号进行预约。9月20日当天苏州市线上预约324对新人,实际办理416对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日子”,我们的预测不够精准,准备也不够充分。

下一步我们会立即行动起来,更多从年轻人的视角、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做到应办尽办、全力办好。我们会尽可能把群众提出的好的意见吸收到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林莉

为新人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助力新人开启美好生活,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很多新人选择在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结婚登记,也反映出新人对幸福婚姻的憧憬和向往。从登记数据来看,往年的“好日子”主要集中在“520”和七夕,针对这些日子,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机关是有充分的共识和应对准备的。但对于一些新人新挖掘的“好日子”,我们也要举一反三,真正把喜事、好事做好、做实。

下一步我们会加强科学研判,充分做好社情民意调研,及早谋划工作安排;同时完善工作预案,根据预约情况合理调配人手,增开服务窗口,畅通线上预约和线下取号的通道。此外还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婚姻登记工作不仅是完成法定流程,更应体现情感传递,彰显人文关怀。后续我们要加强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为新人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