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玉泉河畔的“银发守护者”——记铜山街道无名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初心志愿服务队
发布日期: 2025-09-24 11:08   来源:徐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铜山区玉泉河风景区,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宜居地标。三里河岸风光正好,一支平均年龄超70岁的“银发队伍”,更让这里的烟火气添了几分温暖——他们就是铜山街道无名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初心志愿服务队。

“南岸去篮球场的台阶,3月刚补好;北岸枫园广场的不锈钢栏杆,5月重新焊牢;暑期里,岸边小广场的健身器材更是修了好几回……”70岁的队长闫德武站在赏泉桥旁,摩挲着手中的“志愿服务台账”,语气里满是自豪。台账上记载的每件事,都是队员们用汗水刻下的“服务印记”。

今年夏天,赏泉桥边的“月下修桥图”成了河畔一景。“白天怕他们中暑,劝了好几回,可这群老党员根本闲不住。”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朱玉英笑着“吐槽”,白天有人劝,队员们就趁夜色“悄悄开工”——栏杆松了、木板裂了,不修好,他们心里总像揣着事儿。

队员朱士彬是修桥的 “技术主力”,手里的维修手艺全用在了便民上。“谁家装修剩的木料,我都捡回来攒着,自家烧锅都舍不得用。”除了赏泉桥,辖区另外3座木桥的巡查、修缮,也被他们“承包”了下来。

4年多的服务历程,闫德武手里的几本 “志愿服务台账” 记得清清楚楚:服务内容一目了然,时间精确到分钟。“干的都是实在事,家里人也全力支持。”队员胡宝喜说,母亲卧床多年,妻子主动担起照料重任,“她守好我的‘小家’,我才能安心服务社区这个‘大家’。”

翻开台账,一个个暖心的故事跃然纸上,藏着这群老人“精神不退休、行动不退休” 的赤诚——

是“把好事干到底”的坚持。最初,只是为了承接社区健身器材维修的民生实事,5位老党员凑成了小队;如今队伍不断壮大,已负责5个小区的健身器材维护,从简单检修到智能化设备维修,样样拿手。“现在这些器材的利用率能达到90%,看着居民们用得开心,我们就满足。”闫德武说。

是“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康乐园健身广场的遮阳篷,是居民雨天避雨、夏日纳凉的“宝地”。这几年,志愿服务队已为它修了6次。今年大修时,队员胡传喜从家里搬来油布,卢方觉现场测量画图纸,焦永珠用自家缝纫机一针一线缝补布料——你搭把手、我出份力,旧篷子又重新撑起了“暖心伞”。

是“善意传善意”的正反馈。“居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闫德武记得,前几天他准备处理赏泉桥边碍事的“树茬”,一位路过的居民主动说“我家有工具,我帮你弄”。等他晚上再路过时,树茬已被精心锯平,与地面齐整贴合,“这份认可,比啥都珍贵。”

皱纹爬上额头,发梢染上风霜,可他们的身影,却让温暖悄悄渗进了城市的肌理。这群玉泉河畔的 “银发守护者” 用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奉献的边界,能一辈子把好事干下去,才是给生命最好的礼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