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破解“发现难” 解决“帮扶散”——江苏省泰兴市创新建立“小银杏”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
发布日期: 2025-09-25 16:34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一颗饱满成熟的卡通白果带着宠溺的笑,看向对面青涩的小银杏果,它们的头顶是一片金黄的银杏叶,像一把伞撑在上方。“这就是我们‘小银杏’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的标识。”江苏省泰兴市民政局局长黄杜鹃向记者介绍:“我们泰兴是银杏之乡,对银杏感情深厚。这个标识里,将绿银杏果比作孩子,将成熟的白银杏果比作儿童工作者,头顶的银杏树叶则是政府、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形成的保护伞,寄予着孩子们在合力关护之下茁壮成长的愿景。”

2024年10月,经江苏省民政厅推荐,泰兴市成为民政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实施地。试点,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既有的工作基础上尝试创新,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主动发现是重要的第一步,先发现了,后续才能精准对接关爱服务。专职儿童工作者数量有限,如何发掘更多力量参与到困境儿童的发现和报告工作中来?这就是‘小银杏’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的由来。它实际是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域困境儿童的主动发现网络。目前已对近4000名儿童按照10个类型6个级别进行了系统评估,对发现的110名4级以上困境儿童实施了个案帮扶。”泰兴市民政局副局长端毅说。

以儿童为中心

铺开观察点建设

泰兴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作为试点项目的责任业务部门,围绕全覆盖、标准化、功能性建设目标,迅速开展工作。一方面,以现有儿童关爱场所为依托,严格按照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备案要求,完成观察点的选址规划、标牌悬挂及信息备案,实现试点村(社区)困境儿童监测全覆盖、无死角。另一方面,与市教育局、市检察院等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结合行业特点,在儿童聚集、高频接触儿童的场所布局行业观察点。“目前我们已在学校、社区医院、快递站点、邮政、游乐场等场所建成并备案运营了12个行业观察点。加上村(社区),一共建成32个观察点。”泰兴市未保中心主任顾烈霞说。

“小银杏”公益观察点创新构建“热线响应+站点覆盖+社会动员”主动发现机制:“热线响应”协调整合110报警电话与“小银杏”未保热线(12345)双线联动;“站点覆盖”依托行业和村(社区)观察点形成优势互补的立体监测网络;“社会动员”则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完善常态化、动态化监测工作,为困境儿童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项目的专家督导单位,主要负责技术支持,例如开发知识工具、搭建培训体系、实地赋能督导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宣传等工作。“我们打破了既往社工带着表格上门,像统计员一样在表格上逐项打钩的评估方式,而是要求社工入户不带表,必须见儿童。我们培训社工学会观察,看孩子的神态是不是有躲闪、是不是怕父母,看厨房里都有什么吃的,了解孩子的睡眠情况,因为睡眠非常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我们大概设置了30多个需要观察的相关指标,社工们会带着现场的观察回来再填家访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督导老师谷雯燕介绍道,“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困境儿童,确实家庭贫困,也确实自身有残疾或重病,但家长非常尽职尽责,家庭氛围也非常和谐,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按照制式要求,再去花费精力融洽人家的家庭关系了。反过来,一些条件非常优越的孩子,意想不到地却出现了突发情况或家庭监护问题,也是需要纳入关注范围的。我们之所以要求社工必须见到儿童面对面观察,就是为了精准发现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更是为了及时发现孩子的隐性危机,防患未然。”

泰兴市青竹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承接“小银杏”公益观察点项目的社会组织,也迅速铺开了具体工作。“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公开招募、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累计吸纳公益观察员50余名。还编制推广了《‘小银杏’公益观察员口袋书》,系统梳理了强制报告九种情形、困境儿童保障政策与服务流程,并针对常见问题提供实用解答,助力观察员更规范、更高效地开展服务。”青竹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斌介绍,“所有公益观察员均须通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完成16学时学习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主动发现

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现困境才能打破困境。“小银杏”公益观察点的主动发现功能是整体机制的第一步。

“我是个外卖小哥,每天走街串巷。一次在送餐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小区门口徘徊,看起来不到10岁,身边没有大人,神情也有些慌张。我觉得不太对,就上前问了几句,发现他好像说不清家人在哪里。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赶紧找门卫大爷,问他认不认识这个孩子,门卫大爷摇头说没见过。但他也觉得不能不管,就先让孩子在保安室里坐着等,我这才继续去送单。后来听说,孩子很快被家人接走了,我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此次成为‘小银杏’公益观察员的快递小哥对记者说,“现在我已经是‘小银杏’观察员了,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清楚该联系谁了。我现在更着重在送餐的过程中留心观察,有的孩子一个人来取外卖,我会注意看看周围有没有家长;有的孩子很晚还在街头停留,我也会多看两眼,确认是不是安全;如果看到孩子有异常情况,有必要就及时上报。其实这些都不耽误时间,但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

虹桥镇是流动儿童聚居地,镇未保站规定每新增一名流动儿童,都必须及时上门探访。“小银杏”观察点启动后,镇未保站特邀“五老乡贤”加入观察员队伍。七圩村“五老”观察员常恩生第一次上门探访来自江西的小良时,却吃了闭门羹。“窗里明明亮着灯,但就是没人来开门。我从房东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每天都要晚上10点才能下班,孩子平时放学回来就锁上门,脾气蛮大平时和谁也不说话。”听到房东的话,常恩生意识到孩子从留守到流动,心理上一定不太适应,应该上报情况。“小银杏”公益观察员机制随即启动,社工入户、精准评估、链接资源、心理疏导、参与活动……3个月之后,当初来时的语言不通、成绩跟不上、没有朋友、在外自卑在家暴躁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的问题都已成过去,小良不再面无表情,他脸上的笑恢复了12岁男孩应有的样子。“那阵子我们确实觉得孩子情绪不大对劲,但我们平时忙顾不上,而且也不懂心理上的事,觉得孩子只是离开老家有点不适应,没什么大不了,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好了。现在想想特别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小银杏’帮忙,这孩子真生了病可就坏了。”小良的妈妈既感激又庆幸地说。

黄桥小学的吴鹏彬老师对“小银杏”公益观察员机制感触颇深:“以前作为老师,在学校发现了特殊情况的孩子,心里着急,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找哪个部门、流程是啥,感觉很无力。自从有了‘小银杏’我又当上了观察员,我觉得特别实用,有事情一打热线转到未保中心,孩子后面就有人管了。我班上一个监护缺失的男生,父亲去世母亲失联,村里帮他申请困境儿童补助,却因他母亲名义上仍具抚养能力而被政策条款卡住了脖子。我上报后,未保中心迅速响应,民政、检察院、社工机构联动起来解决了孩子监护权悬置的问题,一个被卡在制度缝隙中的孩子有人管了。所以我说,‘小银杏’不只是一个热线、一块牌子,它是一张真正能接住孩子的保障网。以后我在工作中,肯定会更留心,也更敢于上报了。因为我们知道,背后有这么强大、这么高效的一个支持系统,这是我们泰兴孩子的福气。”

为家庭赋能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孩子最理想的归属就是家庭,而当家庭为孩子带来困境的时候,“小银杏”公益观察点的后续步骤则及时跟进,精准链接资源为家庭赋能,尽可能带领孩子走出困境。

新街镇未保站里,“小银杏”困境儿童档案显示,7岁的男孩小旭患有自闭症,系自身困境儿童,又因父母服刑使他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旭现跟随从外省赶来的外公外婆生活,每月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2105元及困境儿童补贴996元,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学费免费。

记者在社工陪同下走进小旭家,一进门,满墙的涂鸦画作进入眼帘,画里的蝴蝶和飞鸟振翅欲飞,色彩和构图也真挺像那么回事。小旭外婆非常热情,指着墙上的涂鸦对记者说这都是小旭画的。小旭长着圆圆的脸,白白净净特别可爱,看到熟悉的社工来了,不但没躲闪还在外婆提醒下叫了声“阿姨”。社工介绍,小旭随父亲是泰兴户籍:“我们上门探访时发现,外公外婆从不与邻居接触,对我们也很设防。后来才明白,原来是老人有心理负担,怕旁人歧视他们和孩子。我们随即对老人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以正确心态面对生活。只有他们的心理问题攻破了,才能带给小旭更好的家庭环境。”社工向记者介绍时,外婆接过话来:“社工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当时孩子没有幼儿园接收,就是他们帮着给找的幼儿园。孩子外公没有工作家里钱紧,也是他们给找的工作。孩子的免费康复、现在上小学的特教学校,都是他们给找的。他们还经常教我们怎么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原来,小旭的母亲从心理上不太接受小旭,一来分开太久感情淡薄,二来是因为孩子的病。但明年小旭母亲即将出狱,怎样协调母子俩的关系让老人很犯愁,是社工告诉老人该怎样说怎样做,用专业为老人赋能。

“上次视频,小旭妈妈跟我说,这孩子画画确实有点天赋,应该带他去专门学一学。”外婆对社工说。

“那您怎么回答的?”社工眼神中满是鼓励。

“我说,我岁数大了没精力喽,等你回家你带他去画吧!他妈妈立刻就答应了,这要是搁以前,提都不让提这孩子。”

听到外婆的回答,社工笑了。

对接政府职能

补位监护让孩子摆脱困境

为家庭成员赋能,为孩子改善困境,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家庭成员是无法通过赋能就可以具备带领孩子突破困境的能力的。“这种时候我们不是放弃不管了,而是要介入孩子的困境,直接为孩子做自护能力提升,调整家庭关系并改善周围环境。”谷雯燕说。

黄桥镇的小苗今年13岁,父母离异后父亲争取到了他的抚养权,平时不让他和母亲见面。由于父亲工作忙碌,小苗长年累月不能按时吃饭,经常吃零食,结果罹患了糖尿病。小苗的班主任老师也是“小银杏”观察员,平时就比较留意小苗的情况。一次在发现孩子手臂上的伤痕时询问情况,孩子开始不敢说,后来才说出是父亲酒后打的。大家都知道小苗父亲脾气暴躁,总是喝酒发脾气打人,周围的人都不敢招惹他。这要是在过去,老师可能也管不了,但现在不一样了,老师拿起电话就将小苗的情况上报给了“小银杏”热线。

“接报到情况,我们在通知过孩子父亲后,当天下午放学就直接把孩子接到了未保中心进行临时监护,决不能让孩子再回家挨打去了。”顾烈霞描述当时的情况,“小苗父亲在电话里扬言,谁敢跟他抢孩子就要了谁的命。我们立刻联动公安部门,公安部门一边在学校门口加强了安保,避免小苗父亲冲动闹事,另一边找到小苗父亲本人,进行训诫。我们同时联系到了小苗的妈妈。妈妈虽然一直很想把孩子争取到自己身边,但又惧怕小苗父亲的威胁。她说这次有政府给做主不怕了,说什么也要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小苗的外公外婆当天下午就在孩子学校附近租好了房子,满怀期待地等着女儿带着外孙回到新家来。”

为了确保孩子安全,未保中心协调妇联为孩子向法院申请了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护令。检察院也将小苗的监护权依法转移给了妈妈。“如今总算是太平了。孩子爸爸让公安批评教育了几次后,不闹腾了。孩子每天正常上学,他妈妈正常上班,中午外婆去学校给孩子送趟适合糖尿病的营养餐。民政和社工经常到家里来,给孩子做辅导啥的,也给我们家长说说怎么和孩子相处的知识。现如今的平安日子,我们知足呢!”小苗外公对记者说。

从老师的主动发现到监护权转移、生活回归正轨,小苗的困境在一个月内得到解决。“行动的高效率得益于部门之间的联动。”泰兴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李玲对记者说,“我们检察机关原本就与民政有着多年通力合作的良好基础,现在更是‘小银杏’的共建单位。在困境儿童的主动发现上,我们着重常态化开展对被羁押人员子女的生活情况调查,因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很大的一个成因就是父母在押或服刑。这些年我接触到一个容易遗漏的现象,就是在押人员的非婚生子问题。以前我们只是看档案上显示未婚,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没有子女,而自从我专门负责未保检察工作以来,发现只看档案和只等着报告是不行的,许多问题真是要多问几句、要去主动发现。”提到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实,李玲提出了她的建议:“各地对于执行强制报告制度的奖惩机制还是不太到位,这直接影响了这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尽管全社会的未保意识越来越强,但不排除还是有个别人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如果能建立明确的强制报告奖惩机制,将更大程度上提高未保工作的效率。”

以儿童为中心,主动发现—为家庭赋能—对接政府职能,泰兴以“小银杏”公益观察点为前哨探索的“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整套机制,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发现难” 、解决了“帮扶散”,帮助不同困境当中的孩子回归了正常生活,也是试点项目开展一周年之际,交上的一份期中答卷。“下一步,我们将在牵头统筹推进、强化协同联动的基础上扩大监测覆盖面,并引导相关群体担任‘流动观察员’,随时随地发现情况主动上报线索。”黄杜鹃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